精选认识实习报告模板六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实习报告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实习报告 篇1实习目的
三天实习皆是参观性实习,参观性实习是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它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连接。实习过程中,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参观典型建筑及建筑工地,是我们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工作环境及土木建筑的施工现场概况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专业实习兴趣。
实习内容
6月12日
早上在新校区门口集合,一共四个工程管理班,一行近两百人在知道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新校区的建筑。第一个是我们学校校门,老师介绍,是一个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校门使用此种结构能使墙体不承重,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
我们校园的建筑是山水建筑高差。其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教学楼一次可容纳一万多学生上课,每层教室还配有专门的休息室供学生下课放松交流(EFG栋实验楼除外)。教学楼建造所用砖为三色砖,由深色、浅色、白色按比例调配而成,其颜色过渡自然,具有柔和朴实的艺术情调。
图书馆是我们学校的亮点建筑,它建成时被誉为“湖南省最大的图书馆”,占地3万平方米,藏书众多,俯视而下是一个钥匙的形状,正应了那句“书是打开知识的钥匙”,大厅是一个圆形,除大门使用的是透明钢化玻璃之外,其他窗户都用深色的,后者能很好的消弱太阳光线,隔离紫外线,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图书馆前坪的地面使用花岗岩,它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硬度高、耐磨损,而且价格便宜,加以中国红的点缀,美观又实用,用做铺地再好不过。与图书馆柱子的镜面花岗岩不同的是,这里使用的是粗糙表面的,它的防滑性能在雨天起到很好的作用。
新校区内的主体建筑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校区内我们的最后目的地是体育运动区,我们步行过去,期间,发现有些道路不太平整,据老师解释这是由于学校在建设时有的地方挖土,有的填土,挖土的地方土壤密度比填土的要高,导致后者沉降而形成的。
体育运动区占地222亩,区内的体育场是国家标准田径场,拥有天然草坪,400米得塑胶跑道,学校的校运动会多数在这里举办,我们的军训就是在此。
体育场的旁边是体育馆,占地2万平方米,一些大型的晚会在这里举办,外形的五根斜型的钢柱增添了体育馆的动感,馆内屋顶是网架结构,由多根杆件按照一定的网格形式通过节点连结而成的空间结构,具有空间受力,重量轻,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等优点。馆内设有1800多个座位,并配有先进的消防系统和吸音系统。
6月13日
一大早我们就坐车出发,今天我们参观民用建筑和工用厂房。
首先参观的是科大在建中的宿舍,它运用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框架和剪力墙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钢筋混凝土墙板能承受竖向和水平力,它的刚度很大,空间整体性好,房间内不外露梁、柱棱角,便于室内布置,方便使用。宿舍楼还把墙加宽,以起到抗剪的作用。
宿舍楼在建设中还配有安全网。高处作业坠落隐患,常发生在架子、屋顶、窗口、悬挂、深坑、深槽等处。平网作用是挡住坠落的人和物,避免或减轻坠落及物击伤害;立网作用是防止人或物坠落。安全网的使用能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作业,也保护建设中的隐私,有利于文明建设。
接着参观了湖南九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占地60亩,属于钢结构厂房,钢结构建筑质量轻,强度高,跨度大;施工工期短,相应降低投资成本;防火性高,防腐蚀性强;搬移方便,回收无污染.
厂房使用一种排架式结构,用横向下沉式天窗,它包括两榀天窗构件,每榀由多个具有设定跨度、外轮廓呈梯形的天窗构件拼接组成,两榀天窗构件搭建在厂房柱顶部且竖向设置于厂房横向方向上,两榀天窗构件间由檩条相连且具有一设定间距并相平行,每榀顶端设有檐口板,两榀天窗构件相对一侧均设有天窗组件,天窗组件包括天窗上下档和窗扇,扇位于天窗上下档之间,其顶部与天窗上档活动连接,天窗上档与其上方的檐口板间设有天窗上档板,两榀天窗构件的上弦之间、下部之间分别设有支撑构件、屋面板,屋面板与天窗下档间设有天窗下档板,屋面板上铺设有屋面面层。在特定条件下牛腿柱使厂房采?光通风效果好、节能、可靠、抗震。
厂房内的柱子均为牛腿柱,柱身上搁置吊车梁等外挑物,两柱之间设有剪刀叉,以提高建筑稳定性。厂房的屋顶也使用了与体育馆相同的网架结构。由于厂房内窗户离地有2米多,不利通风透气,所以屋顶上还开了几个直径约为60厘米的通风口。
最后去的湖南兵器厂。它跟新材料公司一样,也是钢结构厂房,并有相同的基础和锯子。不同的是兵器厂采用的门式钢架。两者不同的是排架布局的柱脚与基础刚接,柱顶与梁(或桁架、网架)端铰接。门式刚架结构的柱脚与基础可刚接可铰吊车接,柱顶与梁(只能是梁)端刚接,如果门式刚架柱顶连接的屋盖结构是桁架或网架,那么这个结构已经不是门式刚架结构了。门式刚架的实用经济跨度,改善了梁柱的受力性能,提高了承载能力,增大了整体刚度。与直线式布索的普通预应力刚架比较索支承刚架的预应力效果更明显,整体刚度更大,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施工简便,容易实现。
厂房内安装有吊车梁,用于专门装载厂房内部吊车的梁屋顶,将采光板和实绵保温层无缝隙的粘连在一起,达到保温和隔热的效果。
6月14日
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商铺和桥梁。
商铺与民用建筑和工用厂房不同的是要根据使用功能来布置规划。现在大多建筑都使用框架剪力结构,这座建筑也不例外,老师介绍了工程管理施工管理程序:1、勘察地形,看开工条件是否满足;2、规划红线,建筑红线,将图纸进行审查(包括环框架剪力结构保局,消防局)3、;办理施工手续(施工许可证)。而且基本建设项目开工的前提条件必须满足“三通一平”——水通,电通,路通及场地平整。开工之前要把所需的机械设备和人力计算好。
莲城大桥,是湘潭第四座湘江大桥,全长4.7公里,主桥长1.4公里,27米。宽主桥采用了斜拉双飞燕系杆钢管混凝土拱,边跨与主跨跨度比为0.3,主拱莲城大桥拱肋采用中承式双肋无铰平行拱,两拱拱助中心距34米,计算跨径为388米,拱助轴线理论矢高为4.7米,折线起拱。设计上采用以拱结构受力为主,辅以斜拉索受力的组合结构体系,这种结构形式的钢管拱在国内为首创。
桥底建有横隔梁,将混凝土注入钢铁作为建造材 ……此处隐藏8905个字……密的森林植被蕴含着巨大的森林水文效益,森林土壤瞬时涵养水源能力为4738.32万吨,是一座天然的绿色水库。猫儿山森林密布、地域广阔,原始植被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 89.19%。茂密的植被蕴涵着的巨大的森林水文效益,桂林的母亲河——漓江,以及资江、浔江都发源于这里。 发源于猫儿山的39条河流,年平均径流量3.14亿吨,连接着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3.1.3 土壤及植被分布
土壤是发育于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空隙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疏松表层。由于不同纬度上热量的差异,引起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自赤道向两极的变化,从而引起生物土壤呈带状分布。猫儿山区地处北纬25°48′-25°58′,南北跨度10′,同属中亚热带。由于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加之常绿阔叶林生长繁茂,生物和土壤之间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转换迅速,在富铝化和生物富集两个过程长期作用下形成红壤。因此,从纬度地带性来看,本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红壤,也即猫儿山区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
猫儿山植被共有202科,691属,1720种。其中木本维管束植物784种,草本植物707种,藤本植物229种。地带性植物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樟科、壳斗科,茶金缕梅科、蔷薇科、冬青科、山矾科、木兰科、杜鹃花科中的一些种类。
猫儿山森林密布,从山脚往山上望去,很明显的看到满山都是阔叶林,植被分层,有明显的界线。从调查的区域来看,主要是毛竹林,并且多为人工种植而成,位于海拔1300m以下的山地山谷,在猫儿山山腰以下部位几乎全为毛竹林,但总体讲管理水平不高,加上多岩石裸露,因此长势一般,没有看到有新笋,看到有竹桩,很明显是被附近的居民砍伐所留的。竹林覆盖度0.6左右,林下灌木草类生长茂密,耐阴种类为主,也有不少的阳性种类,灌木以羊角杜鹃,贵州杜鹃, 鹅掌柴为多,草类以铁芒萁、五节芒、野古草为主。
3.2 会仙湿地
3.2.1 地理位置与交通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四塘乡一带,北至文全、黄插塘一带,南至睦洞、毛家、渣塘底一带,西至九头山、莫家,东至冯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9′50″—110°14′30″,北纬25°05′20″—25°06′45″,总面积约35.2km 2。区内交通发达,以桂梧高速及良永二级骨干公路为主,并与乡村连接成网。目前,共有睦洞、四益、新民、文全、竹园、大湾等四级公路,可以直达湿地的大部分地区,交通便利。
3.2.2 气象水文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所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研究区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835.8mm,年最大降雨量为2452.7mm,年最小降雨量为1313..3mm.。年平均蒸发量为1569.7mm。年均气温为19.5°,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8.8°C、)﹣3.3°C。
区内主要河流有睦洞河、相思埭古运河,分别位于湿地中、南部,进东西走向。
3.2.3 地形地貌
会仙岩溶湿地主体位于毛家向斜的轴部,北部位于马面-黄村背斜南部边缘,南部为架桥岭背斜背部倾伏端,中部狮子岩一带为柳江水系与漓江水系分水岭。地势总体为北部较高,其次是南部,中部最低,地面标高147.0—544.3m。
根据会仙岩溶湿地地形特征、成因类型、地表组成物质、下伏基岩古地形及现代地貌的演变过程等,可将其地貌类型划分为峰丛谷地、孤峰平原、残丘平原三种。
3.2.4 会仙湿地历史
据考证,桂柳运河又称相思埭开凿于唐武后长寿元年(公元69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开凿的目的,在于转运粮饷,以便唐王朝更好地控制西南诸地。据史料记载,唐代的桂柳运河仅初具规模,只能在丰水期通航。
清朝年间,官府对此河进行了三次大的维修,开凿疏浚,增建了附属工程,运河之水才长流不枯。由于历史的变迁,桂柳运河在清末民初由军用运河转变为官民两便的水上交通要道,迎来了运河的全盛时期。除官船往来外,满载各种物资的商船日夜穿梭不息。至上世纪20年代末,因陆路交通日便,其作为运输要道的功能才逐渐消失。 桂柳运河又是一项水利工程,其河床较宽,断面呈矩形,水深而缓,能航、能排、能灌。在历史上曾起到与灵渠相同的作用,与灵渠并称为南北二渠。它“因势利导以为功迹,一线之泉流而至于经达万里,联江会海,沃农田而资贾楫”,本身就是古人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个典型范例。
3.2.5 会仙湿地的功效与我所见的湿地
会仙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占地六平方公里,属湖泊雷行湿地,是漓江大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热带、亚热带岩溶峰林地貌中最大、最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目前,全国岩溶机构准备把会仙湿地建成岩溶湿地研究基地。
本次我们的研究区睦洞湖是会仙湿地的核心区域,面积约20xx余亩,由1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塘叉连接构成,湖面流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湖内勾叉纵横,岛屿众多,芦苇浩荡,水路曲径通幽。我们坐在船上,凉风习习,伴着我们观察着这一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湿地一望无际,看不到哪里是边缘。一路上可以看到露出水面没有被植物覆盖的黑土、很多阔叶植物、湖里的鱼,还有那不受欢迎的水葫芦。一路嬉戏,笑声不断,不久便到达了湖中的山——龙山,等老师到达后,一起攀登这在当地和游客都很亲睐的龙山。上山途中,我们观察着山上的植被变化和种类,山中植物种类众多,植被没有明显的变化界线。下山到中途一块平地的时候听金老师给大家讲湿地的知识。
下山后继续划船去所谓的乾隆桥,由于我们两船的同学想体验体验划船的感觉,导致我们两船落后了很多,我们还没有到达乾隆桥,在前面的同学已经打道回府了,所幸的是老师也刚刚到达,在桥上合影后我们也快速划船回码头了。
看到乾隆桥后,根本不会想到这就是乾隆桥,它既不大很不宏伟,是一座很普通的石拱桥,并且还略显荒凉——被两三种藤覆盖着,桥旁还有树,看不到桥身。整座桥被森森的植物覆盖着,像是一座树桥。
4 实习感受
通过本次岩溶地貌实习,我对岩溶地貌加深了认识,对于它形成的悠久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们结束了本次实习,老师耐心的为同学们讲解有关土壤、植被、水文等方面的知识。从老师那里我学会了如何思考和看待问题,不迷信权威。同时把以前学到的理论用到现在的实际中,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才是能力。
本次实习我觉得唯一不足的是由于同学比较多,有时老师讲的听得不是很清楚。如果能分组,不同的老师带不同的组,那样效果就更好了。不过还是很感谢学校提供给我们一个野外实习的机会,也感谢老师们的无私指导和不辞辛劳的引导,让我们在欣赏风景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相关的专业知识,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河流地貌认识实习指导书》
【2】桂林晚报多媒体数字版《会仙湿地 我的梦里水乡》 凌世君
【3】道客巴巴网《桂林会仙湿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