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科研工作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学教科研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教科研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20xx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研工作在校长室领导下,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以“3456”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五课”教研、“五题”培训、“五项研究”为载体,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践行“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培育优秀教科研成果,打造优秀教科研品牌,促进学校特色化的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五课”教研
“五课”包括学科教学公开课、课题研究课、优质技能评比课、开放周和送教示范课;新教师试岗、师徒结对汇报、新高考调研课。每类课型活动须确保五个环节:个人备课、上(听)课、说课、集体备课(文本解读)和磨课。
(二)“五题”培训
五题:包括联考题、期考题、高考模拟题、预习题(学思案)、作业题等五类题型。每类题型培训须完成做题(知识水平测试)、命题、说题、磨课、教题(习题课评比)等五个环节。
除“五题”培训外,还要规范地完成校本培训的任务。一是加强教育科研专题培训,提高教师成果的提炼与总结能力;二是推进项目式培训,加强课堂教学、教学常规管理、教育科研、学科教研、技能培训和课程建设之间的整合。
同时,还要做好自主选课的指导,即做好第一个五年教师培训周期的最后一年的选课布置和指导工作。3月5日—3月8日内完成全校老师的选课任务,3月8日须完成校级审核任务。重点是督促学分不够的老师,做好选课,并提供选课技术支持;做好自主选培训服务于学校的发展需求的引导工作,对以课堂教学变革和教学质量提升为主题的培训项目,须优先通过审核,在教学时间和工作任务分配方面予以支持。
(三)“五项”科研
成立教科研骨干研修班,加强教科研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推进课题研究课的常态化建设,加强 “3456”课堂教学改革类、评价标准研制类和教学质量提升类校级重点课题的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指导,做好科研成果评比的预先立项工作,除课题外,论文、案例、课例、课改成果、“五好资源”评比还要做好规划,特别是做好“3456”课改课题、生态课程建设、楠溪文化课程群开发、永嘉阀门课程群开发,新高考课程设置等五项研究活动。
(四)课改工作
开展“3456”课改疑难问题调研,举办“3456”课改研究课,课改成果展示与交流会;开展学思案、先行学习、小组学习、导学策略、作业优化等项目研究;启动教学常规优化研究项目,研究制订“促进有效学习”教学新常规及管理办法;组织提炼“好学案、好课例、好作业、好试卷”,并进行“五好”评比。
(五)新高考研究。
完成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方案的顶层设计,做好生涯规划教育、分层分类教学、选课走班教学的研究。
(六)课程建设。
一是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向课程方向转化和开发,创建《高中研究性学习基础》进行二次开发,整合成新的14门课程,包括《课程题的选取》《研究性学习开题》《研究性学习活动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提炼》《研究性学习结题》《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实验类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学科探究类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疑难问题解决类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地方文化类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创新发明类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项目开发类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活动设计类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等选修课程;二是整合社团活动课程,把社团活动转化为选修课程,推动我校选修课程的深入开展,力促《校园礼仪》、《校园礼仪》《播音艺术》《文学创作》《志愿者服务》等社团课程走向成熟;三、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个性化和多样发展,实现教师个体能力的“一专多能”结构,提高教学品质与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力求有95%教师参与并胜任选修课程开发与开设,80%的教师能担任至少2门选修课程的教学;四是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构建高一、高二、高三各学科的共3000个学思案和高考科目的自主作业;五是构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重点开发高考必考和选考科目二次教学课程、XX文化特色课程、生涯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积极参与精品选修课程的评比,创建3门省市级精品课程。
三、难点工作
构建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研制“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特别是“3456”课堂教学效益评价还没有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
中学教科研工作计划2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紧密围绕本校工作计划要点(《课程标准培训》、教材培训、“内请外派”培训和抓好课题实验教师培训),制订我校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纲,以课本为本,依据学校实际,确立教育科研为“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服务工作方向,围绕“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面提升学校品位”思路,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推进课程改革,转变观念,使教科研工作有新发展,新突破,新高度。
二、工作重点
1、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教科研活动;
2、着眼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教科研骨干;
3、依托校园教研网络,提升教科研层次;
4、抓实课题实施过程,物化教科研成果。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责任意识,构建高效运行机制。
1、更新观念,营造氛围。
提高教师科研素养是课程改革需要,也是学校跨越发展必由之路。倡导“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思路。每位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学校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教研氛围。
2、完善机制,明确职责。
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强化教研组长职能,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要率先垂范,青年教师要努力成为教育科研中坚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科研工作合力。完善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开放学校教科研网络,为教师、教研人员和研究者获得经常性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环境条件,使教师困惑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
(二)搭建发展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倡导读书活动,建设学习型校园。
我们倡导教师阅读教育理论专著,掌握基本教科研方法,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思想,并把理论 ……此处隐藏19339个字……动,做到时间、地点、内容、主讲人四落实,并做好会议记录。
6、教研处主任负责指导各教研组开展活动,教研组长要经常参加各备课组活动,并帮助解决教研中的疑难问题。
(二)评价依据
学校只有严格的过程管理,才能保证教研活动有序地运行,才能保证教研活动按规律办事,才能保证教研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科研室将从以下方面考核各教研组工作实绩:
① 教研组工作计划;
② 备课组教学进度安排;
③ 教研组活动安排及实施方案;
④ 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记录本;
⑤ 教师授课教案与听课记录本;
⑥ 教研组组织活动开展情况及效果;
⑦ 教研组、备课组学期总结;
⑧ 教研成果即四个一、四优、教学能手评选。
中学教科研工作计划14一、指导思想:
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以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为切入点,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开发教育科研潜能,激活教研活力,将研、训、学融为一体。紧紧围绕我校“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总目标:遵循科研兴师、教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学校发展规律,强化“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第一生产力”的意识,遵循教育科研规律,扎扎实实做好教学改革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教师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切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为实现“绿色教育”奠定基础。
三、具体目标:
(一)、聚焦真问题,开展真研究,深入推进课题研究。
1、深入推进“大课题引领,小专题切入——融合特色,立足学科——深研课堂,走向素养”的研究策略,围绕四项行动,聚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教学、深度学习中存在的真问题,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形成“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课程序列化”的研究模式。
2、以生命化课堂的研究为引领,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我们永恒追求的目标。自“十一五”开始,我们就聚焦课堂教学的改革,在生命化课堂的引领下,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将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十三五”期间,我们在打造自主高效生命化课堂的基础上,继续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提供更优质的学习资源,为自主高效的生命化课堂助一臂之力。
3、今年我们将以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为我们的生命化课堂研究助力,提升学生素养。创新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继续以“同研一节课”活动为载体,使主题教研的内容围绕着重点课题深入展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二)、坚定成果意识,强化成果的提炼推广。
1、每学期开展小课题成果评选活动,以评选促老师的研究,以评选促成果的推广。
(三)、深入推进优势学科建设。
在协作区优势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着力于学校优势学科的建设,让优势学科建设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学校优势学科建设以“系统思考、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总结反思、呈现成果”为的基本思路。
四、保障措施:
1、加大教科研管理力度。牢固树立“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逐步完善网格化教育科研组织管理。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切实发挥教育科研先导和驱动作用。加大“生命化课堂”的研究力度,以生命化课堂”引领教科研工作。
2、加大教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聘请专家进行科研方面的培训,在培训中改变教育理念,开阔视野。加大教师外出学习的投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及时推广优秀的科研成果,并对取得优秀科研成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3、强化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通过课题交流会、课题成果推广会、现场会等对已取得的优秀科研成果大力推广。典型带动,全面推广,点面结合,培养我校的科研专家,促进全体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中学教科研工作计划15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地理教研组由三人组成,我们将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重要思想,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学科素质的提高和本学科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新学期工作意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切实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围绕学校全面工作尤其以“以学定教”新课程改革为工作中心,并寓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充分发挥地理课的德育功能,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四有”建设新人。
2、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根本任务,启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方法和能力,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学研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效益性。
3、及时总结新课程研究成果,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及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小论文的写作、地理野外观察实践活动。
4、全面提高各年级地理教育教学质量,高一打好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习惯;高二重点是方法能力培养;高三重点是高考的备考工作。
5、加强本教研组的档案和资料建设,对本组近几年来的教研、教学的活动情况和课题成果等整理成册,为今后工作提供一定的积累。
6、全组所有成员应努力将工作做到,使地理教研组成为优秀教研组。
三、工作措施
1、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发展,要加强学习,每周组织开展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研究和讨论,丰富学科知识,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大潮。
2、坚持集体备课制度,相互借鉴,特别是对一些教法、疑难问题要加强研究,做到统一熟悉,统一传授。
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及时总结经验,力争每人讲节公开课,并开展组内讨论以利每位教师共同提高。
4、在学校教导处和年级组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地理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组织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和基本功训练。
6、期末教学教研总结,撰写案例、论文等。
高中地理组全体教师将一如既往地积极进取,不断努力,使地理教学更进一步达到更高的水平。
具体工作安排:
第二周:讨论新学期教学计划以及实施步骤;
第四周:20xx年地理高考试卷分析与讨论;
第六周:第一次月考情况分析;
第八周:深入开展堂堂清实践,根据地理学科实践研究合理有效的实施策略;
第十周:小组学习有效性探讨研究;
第十二周:期中考试情况分析;
第十四周:读图方法研究;
第十六周:多媒体地理课件的实用性研究;
第十八周:有效复习指导;
第二十周:教研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